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弘天庐

——风横雨冷,博客是我们共同的伞

 
 
 

日志

 
 
关于我

本博客不加“五毛”和“毛粪”为友,有此癖者请绕开。 对我的博客有兴趣,日后可经常去这个地址看看——误入棋途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798703057

教改后的“六选三” (闲话教改新政之三)  

2017-06-12 07:12:55|  分类: 时闻时评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教改后的“六选三” (闲话教改新政之三)

 政、史、地和理、化、生在平时如何教,在高考中如何考,在恢复高考的四十年来经历了多次改变,各地的高考也没有实行相同的办法,而是各自为政,既有实行文科三门和理科三门合并成“文综”和“理综”作为一门课程来考核的办法,也有文理各考三门的办法,相对简单的则是上海的做法,只需在六门中任选一门即可。以上三种办法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有共性的,即文理分家,如果你选择文科,那“加三”或“加一”只能在文科的三门中进行选择,反之。你考理科,也是一样,只能在理科的三门中进行选择。而这次教改有一个主旨,即打通文理分家的界限,要让文科生增加一点脑子,让理科生增加一点情怀,不再在高考规则中设置“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区别,在具体的措施上,就实行了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和特长,在这六门课中自由组合,任选三门,即既可三门全文,也可三门全理,更可文理搭配,凑成花样三门。

仅就高考而言,那么这一改革有何好处呢?且来分析一下。

首先是,这个新法并没取消原来文理分家时的特点,不习惯或不赞成新法的考生,你依然可以按文理分家时的老规矩,选择全理或全文的办法参加高考。所以,这个新法相对于旧法,对这一部分考生,至少是无害的。但对另一些考生,却多了一个文理搭配的选项,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所考科目。从2017届高考的实践看,由于地理科目的开考时间提前到了高二期末,为了合理分配复习迎考的时间,减轻后续课程的复习迎考的压力,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都选考了原来属于文科项目的“地理”,其中有相当部分就是过去定义为“理科生”的考生。同样,也有许多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却选考了物理或化学。特别值得提一笔的是,不管擅文考生还是擅理考生,历史选项,在文理两科考生中都成了高选项。据我不完全观察,甚至成了六科中最热门的选项。

那么高考的选科与大学的入取有何关联么?回答是有的,且重相关。也分析如下。

原来的高考入取分数,分设了“文科线”和“理科线”,教改后就没有“文科线”和“理科线”了,擅文考生和擅理考生都只有一个考分标准。但这个标准却并非针对所有专业。比如某校机械制造专业,它就会对“选三”的科目做出其中必须有物理选项的规定,同样,某校化学系入取考生,也会做出加三的科目中必须有化学选项的规定。我大致浏览了一下今年各大学的招生规则,对“选三”科目不作限定的专业,大致只分布在语言艺术类,法律社科类,金融经济类,以及管理类。从这项规则中我们可以清晰发现,选“理”的考生,不影响在文科专业就读,但全选文科的考生,却不能去理科专业就读,在专业选择上,擅文考生所具有的专业选择权就远远远低于擅理考生,由于不设限的专业很有限,这一现实,当然最终也会也会影响到实际入取率。

那么考生“选三”是否就必须文理组合呢?我看也不必,还是得根据自己的擅长,因为,各科相加总分的高低,毕竟是各大学“进线”的先决条件,要是仅仅为了选择专业时具有更多选择而硬在选三的组合中加入自己不擅长的理科,从而影响考试总分,那就得不偿失了,要是进不了“线”,你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在“选三”时,第一要考虑的,还是哪三门自己最为擅长,与同学相比,哪三门最具优势。说到底,与大家都能过”的通过性考试的性质迥然有别,高考是一项竞赛型考试,目标就是得打败同届其他考生,别人死了你才有活的概率。从今年的高考实践来看,在这一抉择中做出错误选项的考生不少,有许多女生,本来确是文艺,更擅长文科选项,但为了所谓“大学入取时选理科有专业选择的优势”,从而在“选三”中选考了物理,由于“选三”科目的考试计分采取了分等级的办法,结果在与男生的比试中大幅度败下阵来,在物理考生中,鲜有女生进入5%A+等级的。

不过,从总体上考量高考中的“选三”新政,我们可以发现,从“文综”、“理综”以及“加三”或“加一”到“选三”高考规则的改革,是有利于现代化人才培养中特别需要综合性人才的要求的,这种综合性人才培养机制是有利于或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产生的,同时,让考生自由组合选考科目,也是符合“自己喜欢才是成才最大动力”的基本规律的,当然,让考生自由选择所考科目,也有利于发挥考生最大的潜能,考出自己的最佳成绩。一句话,我给新政点赞!

  评论这张
 
阅读(221)| 评论(1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